新闻公告

热烈庆祝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5-01-12来源: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郑楚光教授团队的“基于离散体系的跨尺度多相反应流的介观理论和方法”项目、陈刚教授团队的“大型电站锅炉混煤燃烧理论方法与全过程优化技术”项目分别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19日郑楚光教授和陈刚教授参加了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颁奖及祝贺。
郑楚光教授研究团队获奖项目基于流体离散本质,针对跨尺度多相反应流的尺度关联和多场耦合两个基本问题,构建了基于扩展本构关系的跨尺度流动方程,提出了跨尺度多场耦合的介观模型,设计了跨尺度多相反应流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微尺度流动机理、CO2驱油过程等实际工程问题。
该研究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被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用于研究大气云层相互作用,并被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用于地下水污染、CO2埋存研究,还被德国、瑞士等多个国际软件采用。研究成果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出版著作3部,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 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美国物理学会期刊、Elsevier期刊、中国物理学会评为高影响力论文。据Web of Science 统计,该团队发表论文数在介观格子Boltzmann领域的全球一千多个学术机构中位列前茅。
陈刚教授研究团队获奖项目实现了电站锅炉科学混煤燃烧全过程动态优化,成功解决了燃煤火力发电机组锅炉多煤种条件下的安全、经济、环保运行的关键共性难题,获得了广泛的工业应用。
该项目理论成果受到国外知名学者在本领域顶级综述性刊物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上高度评价,出版了我国关于混煤燃烧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首部专著《电站锅炉配煤掺烧及经济运行》;技术成果应用燃煤电站锅炉,拓宽了电厂燃煤种类,实现了电厂来煤智能调度、堆取、在线盘存,煤场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通过科学混煤及优化燃烧,降低了电厂发电煤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节能减排及经济效益显著。项目的研究工作突破了煤种实时辨识与氧量动态自适应技术瓶颈,推动了我国燃煤火电行业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发展,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水平。该项目阶段性成果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一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联系电话:027-58868758

                   027-87542417-8405/8407(仪器公共平台)

邮政邮编:430074


© Copyright 2015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