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郑楚光教授:人生乐章三重奏

发布时间:2022-04-07来源:

新闻转自华中科技大学官网(http://news.hust.edu.cn/info/1007/44268.htm

记者 张雯怡


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带领实验室“逆袭”而上的掌门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参政人士……“风物长宜放眼量”既是人生态度,也是他科研、从政的追求。

1962年,17岁的郑楚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求学,从攻读本科到成为我国首批博士,并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60年过去了,当年的青涩学子早已成为睿智学者。长期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三届担任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郑楚光的人生就像一部三重奏的乐章,每个部分都闪现着独特的华彩片段,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前瞻,成为战略科学家

“联盟要定位在科技部的层面高度上,开展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开发、关键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引领碳中和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发展……”3月9日,郑楚光再次汇报了关于碳中和研究院与全球创新联盟建设的想法。已经77岁却依然精神抖擞地奋斗在科研一线,他的心中有个目标。“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就是要有学术造诣、战略眼光、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我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能源与环境领域打拼多年,郑楚光已成为知名学者,他对科研方向的选择和凝练所具有的前瞻性让人折服。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郑楚光就敏锐地捕捉到了二氧化碳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要意义,而在当时气候变暖的问题则刚被关注。1997年,他向国家提出“污染排放综合治理的新一代燃煤方式 (O2/CO2燃煤技术)”的项目建议书。后续工作成为郑楚光及团队极具影响和特色的重大方向,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他们几乎承担过在此领域的所有国家重要项目。

多年从事燃烧与污染防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郑楚光在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开辟了格子-玻尔兹曼方法、量子化学应用、燃烧过程的非常规污染物控制等诸多新的研究方向。1999年,他主持的“燃煤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获“973”立项,首次担纲“973”首席科学家。2005年6月,郑楚光再次成为“973”项目“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的首席科学家。2002年、2014年,他带领团队二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两次获得自然科学奖的科学家。

“我们要密切关注前沿领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去探寻研究方向。”郑楚光说。提出并获建“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多次参与CCUS国家有关技术路线图和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他始终践行这条准则。2020年香山科学会议后,包括郑楚光在内的会议执行主席给李克强总理写信,提出“关于加强高毒性天然放射性核素(尤其氡)检测、评价与防控工作的建议”,该建议引起总理的重视并得到了相关批示。


逆袭,打造科研排头兵

被誉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13个煤燃烧研究基地之一”和“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5个富氧燃烧低碳利用基础研究团队之一”,成为国际学术界本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机构之一、国际著名煤炭清洁利用研究机构,引领中国富氧燃烧碳捕集科技发展,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如今的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992年2月,郑楚光回国出任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伊始,面临的却是一连串难题:研究没特色、学术上没有影响力、科研任务不多、研究经费短缺、人才难以稳定等。

郑楚光大胆地提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科研定位,希望采取以工程养基础的办法,通过横向课题,为基础研究提供经费,也使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尽快改变实验室“供血不足、营养不良”的状况。

随着横向课题的增多,经费的问题迎刃而解,郑楚光随即成立基础研究工作室,从制度方面保证参与基础研究的师生“不吃亏”。他还耐心地劝诫一些热心于跑横向课题,轻基础研究的年轻教师:“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计较一时一事之得失。”

郑楚光意识到让研究生全方位地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分担繁重的科学研究、教学及基地建设任务,是实现实验室和学科建设轻装快速发展的捷径,他坚持把研究生作为学科的一支主体力量、学科梯队的培养群体,让他们参加或主持科研项目,参与本科生教学与毕业设计指导,参与专著撰写与出版等。重视团队建设,构建学术梯队,培养青年人成为实验室发展的推动力,这一全新的学科建设思路,加速了实验室由教学型向研究型的转换,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他倡导的《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 创建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郑楚光担当“掌门人”期间,实验室明确了发展方向,成功“逆袭”完成了三个转变: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转变——研究工作进入到煤燃烧科学研究与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开发研究并重的广阔领域;研究实力的高水平转变——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整体上达到学科先进水平;人才培养高层次的转变——具备了凝聚优秀青年人才的条件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实力。


担当,建言献策为国为民

“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在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召集社内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一次座谈会上,郑楚光曾引用毛泽东于1917年所写的诗句,呼吁民主党派在政治舞台上,充分履行政治职能。他常说,民主党派在国家的政治生涯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我们要为国家的政治文明和经济繁荣添砖加瓦。

件件都是真知炽见,事事都是有理有据,这是郑楚光的原则。“1998年,我在全国政协大会上递交了自己的第一份提案,是关于脱硫的。”他回忆说,这份分析了行业痛点的提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提案。郑楚光意识到提案不能写无关痛痒的空话套话。

“政治协商会议必须要议及大事,别搞成了一个献言献策的一般性研讨会。”多年来,郑楚光曾关注过降低行政成本、施行政府信息公开、舒缓社会张力、改革高校行政化体制、等社会民生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03年,郑楚光在九三学社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提出参政议政的几条思路,其中包括政协政治职能发挥的制度保障。经过广泛调研,以四届社省委名义所做的《关于完善政协法律地位,确保政治职能的有效发挥》的大会发言,在省政协大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当即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为此联合下文《关于保障非中共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时间、工作条件及待遇的通知》。这份文件的出台,调动了广大非中共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为湖北省党外人士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不止一次提到湖北出了一个很好的文件。该文件不仅在湖北,也在其他省市得到实施。

“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之间是可以互相促进提升的,这种提升体现在视野境界、思维方式、洞察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郑楚光说。2010年,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以九三学社中央名义提交的“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被列为大会一号提案。而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正是郑楚光和他的团队所关注的领域。这份结合专业所长并具备战略发展眼光的提案饱含着郑楚光的心血。“政协委员必须要关注那些关乎国计民生、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带方略性的意见和建议。”他,做到了!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联系电话:027-58868758

                   027-87542417-8405/8407(仪器公共平台)

邮政邮编:430074


© Copyright 2015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