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中英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20来源:

本站讯(通讯员:雷帅帅)  2021129-11日,由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中英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研讨会Sino-UK Workshop on Biomass Conversion and Utilisation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共设中国与英国两个会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形式进行。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陈汉平教授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屠昕教授共同担任主席,由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杨海平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国内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共计600余人参与了此次国际会议的交流讨论。本次会议共有55个学术报告,与会的生物质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展开了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图1 陈汉平教授于开幕式致辞

会议首先由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陈汉平教授于开幕式上发表致辞。陈汉平教授先就本次会议的顺利开幕,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而后陈教授表示,在目前国内的“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生物质作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可谓是任重道远,由此召开本次中英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研讨会显得迫切且需要。陈汉平教授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推动能源领域内学者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积聚起行业内的蓬勃力量。

会议前半程为中国专场研讨会。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双碳目标下生物质碳氧联用固碳新策略”、“生物质高值化催化体系构建”、“生物质基合成气定向转化制取高值化学品”三个主题作学术报告,与会学者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的马隆龙教授报告指出生物质能经过多年来科研人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相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所做出的贡献却是不足的。因此在双碳目标下,通过综合参考国内外的零碳与负碳技术,生物质应从高效利用氧原子入手,采取碳氧联用的新策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颖教授的报告则着重从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入手,展现了如何构建生物质定向转化策略,从而进一步完善生物质高值化催化体系。同时,武汉大学的定明月教授的报告从合成气定向转化的角度,给出了在双碳目标下,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一个解答。

图2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马隆龙教授作报告

图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颖教授作报告

图4 武汉大学定明月教授作报告

会议后半程为中英交流研讨会。其间由来自帝国理工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及博士生分别围绕“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biomass conversion”,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waste biomass to gaseous fuels”, “Conventional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of biochar”, “Reverse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integrated with CO2 capture”四个主题作多方面的学术报告,与会的中英学者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展现了在生物质利用与转化领域双方先进的研究成果。

大连化物所王爱琴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其M-N-C型的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成果,通过对SAC选择性加氢活化能力以及C-O键的选择性氢解能力的研究,辅以合适的催化剂载体的选择,从而制定了完善的生物质定向催化转化策略。Leeds大学的Paul T. Williams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其在废旧生物质原料多维度的催化气化重整工作,并从热化学机理角度一步步展现了废弃生物质转化为气体燃料的体系构建。香港理工大学的Daniel CW Tsang教授则对生物炭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完整的综述报告,报告展现了其分别从碳封存、土壤修复、碳中性、吸附剂以及催化剂角度对生物炭的多方位的探索研究。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Chunfei Wu教授作报告则重点介绍了其在ICCU技术领域内的研究成果,通过将反水煤气转换反应引入碳捕集技术体系,并对吸附剂、催化剂和促进剂进行全面系统性地筛选,且进一步地简化工艺与材料,从而实现了ICCU技术商品化的成功应用。

图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爱琴教授作报告

图6 利兹大学Paul T. Williams教授作报告

图7 香港理工大学Daniel CW Tsang教授作报告

图8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Chunfei Wu教授作报告

会议闭幕,华中科技大学的杨海平教授和利物浦大学的屠昕教授先后就本次研讨会作总结陈词。杨海平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极大地加强了中英学者的交流,对双方未来的合作研究方向极具指导意义。屠昕教授则高度赞扬了本次与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中英学者的进一步交流合作表示期待。

图9 线上与会人员合影


图10 线下与会人员合影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联系电话:027-58868758

                   027-87542417-8405/8407(仪器公共平台)

邮政邮编:430074


© Copyright 2015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